公視採訪

星期四, 7月 26, 2007

邁向「正常化」,而非「去中國化」

中國時報 A19/時論廣場 2007/07/27

《熱門話題》台灣要正常化 非去中國化

  藍軍向來捍衛「中國化」不遺餘力,明顯脫離了主流價值,綠軍則自己「想當然爾」的把「去中國化」的帽子給戴上,就像龍應台所說,民進黨應該「用文明來說服我」,用點有腦袋的論述來告訴人民,民進黨要做的,不是「去中國化」,而是讓台灣邁向「正常化」。

  台灣的教育為人所詬病的,是台灣的主軸、發生的事件被徹底「刨根」,所以一個台中一中的畢業生,很可能不知道林獻堂是誰,一個台大醫學系的畢業生,很可能不知道「土人醫師養成所」為何物,統治者樂見你乖乖的走功成名就這條路,別來管政治文化這一塊,如果社會上的菁英階級都在鑽營自己財富,最樂的就是沒人監督的政府。

  我唸小學時,1895到1945這一段課本上都在講黃興、黃八妹、黃花崗,而不是柯鐵虎、林少貓、簡大獅,課本上的時間軸,明明台灣身處日本統治的時空,居然用民國來貫串,這不打緊,時間上的錯用可不是為了換算方便而捨明治、大正、昭和就民國,而是連空間都錯置,把中國大陸上發生的事,完全移植到台灣頭上來,如此虛妄,如此的「去台灣化」,教育部若把這一段去掉,應屬「正常化」,而非「去中國化」。

  再往前推兩百一十二年,是大清帝國把台灣拓入版圖之始,清國康熙皇帝本來鄙夷台灣為「彈丸之地」,奚落以「得知無所加,不得無所損」,直到康熙二十三年才把台灣併入福建省的一個「府」,所以清國雍正皇帝說「臺灣地方自古未屬中國,皇考聖略神威,取入版圖」。如果我們用教材這麼教育下一代,「台灣自古就是中國的一部份」不就不攻自破了嗎?

  中國現在使用粗鄙醜陋的簡體字,主張用正體字(繁體字)的馬英九不就也在倡導「去中國化」,「去中國化」不見得是壞事,台灣要邁向正常化,也絕對不是「去中國化」能畢其功,甚至要重視清國領台那兩百多年的統治史,謝志偉局長曾用句俏皮的話講台灣跟中國:「讓凱薩的歸凱薩,沙拉的歸沙拉」,對於台灣教材的「正常化」,我也有話相贈教育界諸公以及抗拒台灣教育「正常化」的楊渡:「讓台灣的歸台灣,日本的歸日本,荷蘭的歸荷蘭,西班牙的歸西班牙!」

                          

星期一, 7月 09, 2007

以詩論史,還原歷史!


  「七七」前夕的知名政論節目實在精采,主持人濤哥以被「蒙混、扭曲的歷史」為題,和來賓們朗誦日人治台時的詩文以還原當時時空,李勝峰慷慨激昂的唸了一首庶民怨嘆「兒玉當總督,汝我無米煮」的短詩,楊憲宏更是傷感的舉賴和<吾民>一詩「剝盡膏脂更摘心,身雖苦痛敢呻吟。忍飢糶米甘完稅,身病驚寒尚典衿。」該詩盡寫農民為了納稅而遭遇的困境。後來連濤哥也一時技癢,唸了段吳新榮的「五十年來暗天地,五十年來為奴隸」,敘述台人被日人統治的不滿與不願,一時之間,平常相對較為歇斯底里的眾人變的頗有書卷氣,人人表現出願為台灣撥雲見日,正氣凜然,彷彿阿摩斯的慨嘆:「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

  沒錯,這些詩文就是台灣的過去交織的血脈,我第一就要質疑為什麼我成長的過程中這些內容從來沒有在國文或歷史課本出現過,台灣的教育所訴求的正常化本來就不是要「去中國化」,而是要全面還原,把日人治台、國民黨渡台領台,甚至更晚的,更早的,一件一件都給講清楚,不能只愛講幾千年前,連現在對岸中國的國文教育都不太教的中國古文。

  我對李勝峰關心台灣人受兒玉總督壓迫感到窩心,所以我請李先生去查出,〈歡迎兒玉督憲南巡頌德詩〉的作者,內文包括:「善教得民心,善政歌民口,勳猷炳烈銘旂常,立德立功立言三者同不朽!」,而這人是不是正是你們節目所批評那種典型「愛錢、愛面子、討官作」的台灣人。

  賴和的詩寫日人統治下「身雖苦痛敢呻吟」,但是國民黨來台後,葉榮鐘的〈感事〉寫下「送虎迎狼四百年,斯民命運實堪憐」,用句俗諺講叫作「滲尿換滲屎的」,葉某自稱垂垂老矣,一生跟日本人拼已經沒有力氣再跟國民黨拼,所以該詩結尾以「嗟余齒髮垂垂老,解脫端宜待後賢」,一待,卻是四十年!

  楊守愚的古典詩〈遠眺〉寫著「殘陽細認長鞭影,一徑疏林下子牛」,「殘陽」應指青天白日的「日」,「長鞭影」就是二二八事件的大補殺,「子牛」則是泛指台灣人。

  唯有全面的還原與正視,歷史的傷口才有痊癒的一天,天安門事件發生時,全台灣的歌手沸騰,合唱了張雨生所寫的「如果熱淚可以洗淨塵埃,如果熱血可以換來自由。讓明天能記得今天的怒吼,讓世界都看到歷史的傷口」筆者小學聽過幾次後,多年來眾星嘹喨的歌聲依然在耳畔,日人、早期國民黨統治台灣,主政者何嘗不是製造許多歷史的傷口,今天稍有平反的聲音,往往被政客或白丁訓斥以「過去的就過去了」、「不要向後看」,真耶?如果不去照料傷口,傷口只會惡化蓄膿;要社會大和解惟有不間斷的對歷史傷口敷藥疼惜,可別像張雨生的歌詞所說「矇上眼睛就以為看不見,摀上耳朵就以為聽不到」!

                      

星期六, 7月 07, 2007

只提蔣渭水,不提林獻堂的弔詭!片段的歷史可以欺人,完整的歷史可以掌摑騙子


編輯修改為:蔣渭水會認同國民黨嗎?

  馬、謝將於七月九日面對面談「台灣民眾黨」。馬營聲稱將準備充分史料,還原台灣相關歷史,不再讓本土議題的詮釋權盡落謝營手裡。國民黨黨史館甚至宣稱提供了許多蔣渭水與國民黨的「相關連結」資料,意圖佐證馬英九曾說過的「蔣渭水是國民黨在台灣的秘密黨員」。


  國民黨文傳會主委楊渡說:「歷史無法回頭,假設某人活著就如何,沒有意義。」楊藉此斷定,若蔣渭水活的久些,不一定會支持台獨。沒錯,蔣若不早逝,若「有幸」躬逢二二八之「盛」,縱命大不死(其胞弟被追捕,女婿被槍殺),可能也失魂落魄如林獻堂般不再過問世事。


  國民黨近來曾懸掛「同胞需團結,團結真有力(語出蔣渭水)」的布幔來「遮蓋」黨產,甚至挖掘一些曾在台灣史上享有盛名的領袖人物或者是關鍵人物的後代(如林江邁的女兒林明珠),用盡一切斷簡殘篇證明他們曾「認同中國」、「心向祖國」。這麼論述,無非是意圖要「教化」台灣人對這些先輩「起而傚尤」。楊的紀錄片曾引用林明珠寥寥數語就想把二二八的導火線由「槍托傷人」扭轉為「語言不通」,不曉得楊是否讀過蔣渭水之孫的大作「阮ㄟ阿公蔣渭水」,批評蔣渭水是國民黨祕密黨員的說法?


  蔣渭水生前留下有名的「臨床講義」,內容為台灣診斷,馬若將該文的台灣原籍:「中華民國福建省台灣道」解讀成蔣也支持「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就大錯特錯;請看清楚有關台灣的既往史,蔣用了「自入清朝,因受政策毒害,身體逐漸衰弱,意志薄弱,品行卑劣,節操低下。轉日本帝國後,接受不完整的治療,稍見恢復,唯因慢性中毒達三百年之久,不易霍然而瘉。」的字眼,何以台灣在大清帝國的「聖略神威」下被「拓入版圖」視為「中毒」,異族鐵蹄下卻視為被「治療」,馬應深思其中奧妙!


  蔣渭水生前曾參予「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年年都向日本帝國議會請願,共提出了十五次,馬若真服膺蔣渭水的精神,當台灣叩關聯合國失利時,就應該學習蔣渭水的持志不懈,而不是說「已嘗試了很多年,不論用什麼名稱,都有實際上的困難」這種衰頹話。


  蔣渭水生前參與最重要的組織是「台灣文化協會」,他任專務理事,當時該組織的「總理」是林獻堂,林在二二八事件時被列為「黑名單」,幸友人奔走搭救,但不幸的是當年和林、蔣一起努力的戰友如廖進平、黃賜、陳炘、林茂生、楊元丁都死於二二八,林獻堂看到這種「祖國」,傷心欲絕的赴日度過餘生,留下詩句「異國江山勘小住,故國花草有誰憐」,一則以憐那些已逝的夥伴,一則以哀那些仍在「同文同種」的鐵蹄下,「眾人吃、眾人騎、無人疼」的台灣。


  片段的歷史可以欺人,完整的歷史可以掌摑騙子。
                         
阮ㄟ阿公蔣渭水」一文請點選文章標題即可閱讀。


星期二, 7月 03, 2007

老師,你錯了


  日昨鄧姓教師大作「聯考變指考 教改夢一場」文中有許多謬誤,該文指稱這一代年輕人還在忍受同樣的煎熬,只是換了名字,從「聯考」變「指考」,並提問「為什麼十年後的孩子,還在用紙筆考試決定他們的未來?十年教改,到底改了什麼?」

  筆者則要反問,用紙筆決定未來,有什麼不對?我離大學聯考的歲月也快十年了,由於大學時代到過幾個大補習班教過書,對這些年的變化還算熟稔。我念高中時,推薦甄試剛起步,名額起初很少,大夥兒都幾乎要拼聯考。這些年來,各學校的推甄名額一直不斷增加(連搶手的醫學系也多了許多名額),甚至各大學還有所謂「繁星計畫」,讓各高中推薦學生,管道明顯多了很多,學業優秀的學生可以先推甄,不滿意還可以再考一次,不是當年的一試定終身,這本身就是一種進步。

  不過我更在意的是聯考(或指考)的存在與否,筆者家境小康,如果推甄跟聯考比,推甄當然對我有利的多,我的環境允許我學會拉小提琴,允許我隨時可購買想讀的書,也因此我有許多各式比賽的獎牌,但是,如果大學入學的競技場是要比「誰的老爸卡大漢」,這根本就是立足點的不平等,

  學生的負擔「看似」越來越沈重,但我更關心的是窮孩子能不能翻身,而我可以篤定的說:聯考(或指考)是窮孩子唯一的敲門磚,如果要比甄試,身為醫師或其他社會地位相對高的家長可以運用自己的金錢、人脈甚至自己做研究的結果,全部投入去打造出一個「準醫科生」的高中生,再運用「黑龍旋桌」的手法,在觥籌交錯間有技巧的(或明目張膽的)讓口試的主考官(也許是他當年的老師、學長、同學)得知他兒子今年要推甄醫學系(或熱門科系),是以,香火得以傳承,若然,社會階級便不會流動,布爾喬亞們當然樂觀其成。

  如果你的阿嬤可以去幫你作志工以「累積時數」,你的父祖都是人脈奇廣者,你的母親隨時待命,駕駛著賓士車帶你去學十八般武藝,你當然愛死推甄,恨透聯考;如果你阿嬤要作資源回收,你父親生病,你母親要上大夜班出賣勞力辛苦持家,對不起,只有聯考是你的護身符,只有聯考成績可以證明你比富家子棒,你輸是輸在「資源」,而不是「資質」。

                     

星期一, 7月 02, 2007

馬英九欲斷不掉的「臍帶」


  近來馬英九被讚以「斷臍」,勇敢的宣布副手人選蕭萬長,不理大老的干預;認真的去騎鐵馬環島,不睬大老的異議。不過我認為,馬還有兩條臍帶的問題。

  一條是李登輝臍帶,由於李蕭會的曝光,馬英九冒出:「他(李登輝)支持(馬蕭配)。」讓人驚覺原來馬英九還沒有斷了這條臍帶,竟會在意李登輝怎麼看,不管是不是馬受意,或蕭自作主張夜奔翠山莊,都表示馬英九對於所選擇的副手會不會讓李登輝皺眉,有所顧慮。

  另一條是鄉民代表-縣議員等地方派系交織起來的黑金臍帶,誠如馬英九擔任法務部長時洋洋得意的說他19931996起訴了四百多名民意代表,這些代表九成以上是國民黨籍,如今多人仍然悠遊政壇,請問馬英九願不願意和這些人斷掉臍帶?若爽直的說當然願意可能也顯得矯情,因為連許多立委都是靠這些人選上的,這些人獨霸特殊娛樂、餐飲事業,雄踞砂石、營造、瀝青等領域,隨便一人往往就是家財萬貫,隨時可號眾三千。

  馬英九如果和這些人「汝兄我弟」,選起來的確會比較輕鬆,至少造勢晚會、掃街拜票時聲勢絕對可以吵得「強強滾」。馬更不需親下指令,這些「頭人」如果真要挺你,自然會把「東西」分送到掌握的名冊人脈網,當然,選後這些「頭人」絕對不是要馬回報以「關愛的眼神」爾爾。

  馬若要多拿些深藍的選票,他必須嚴重向中國傾斜,由他近來表現顯示他做不到;馬若要多拿些綠的選票,也不見得要聽李的聲音,因為李在綠營的影響力老早嚴重式微,李在高雄市聲嘶力竭的吶喊,換來的是六千張寒冷的抖擻;馬若要搶中間知識份子的選票,其實,這正是明年總統大選決勝負的關鍵,就必須果敢切割這兩條臍帶,真置之死地而後生也!

                           

誰是良心犯?什麼是良心犯?

編輯把標題改為:沒炸死人是運氣。坦白說意思有點「走精」。

  良心犯一詞,出現在1961年,英國律師本奈生(Peter Benenson)等三人發起的「1961為特赦而請願」活動(Appeal for Amnesty 1961),就是國際特赦組織的前身。柏楊、楊金海、謝聰敏、魏廷朝、呂秀蓮等人曾是國際特赦組織解救的對象。

  良心犯是由國際特赦組織所認定,而不是隨意被台灣任何一位媒體人或律師意圖替他的辯護對象戴上的廉價桂冠。良心犯是指沒有做出犯罪行為的囚犯,他們往往是因種族宗教膚色語言性取向、以及信仰等問題而被拘禁,並沒有做出暴力行為。1961年問世的良心犯(prisoner of conscience)一詞,他的定義裡包含:不鼓吹、不寬恕個人暴力(does not advocate or condone personal violence)。換言之,良心犯當然是異議份子,但被認定的關鍵就在於「暴力行為」的存在與否,倘有,又被稱為良心犯,那請君為我定義「恐怖份子」?

  力挺楊儒門的團體幾乎口徑一致的說楊十七次放置爆裂物沒有殺傷力,只是要喚起注意,果真如此?楊第一次在大安森林公園男廁安置的「炸彈」,是貨真價實的炸彈,包含40公克黑火藥,底下還拿110公克汽油助燃,如果有兩個人在上大號,有動物誤觸開關,當場保證多了兩具炸的屁滾尿流的屍體。楊第六次是在中壢犯案,在電聯車的乘客坐位下安置炸彈,當時爆炸範圍波及1公尺,幸好當節車廂上10名乘客已經下車,無人傷亡。我解讀成這十個人命大,而不會天真的認為楊儒門等這十個人都下車才安置。楊第八次在台北市議會旁公用電話亭安置炸彈,電話亭四旁的玻璃全部破裂,水泥地板也被燒的焦黑一片,幸好現在手機普及,如果剛好有人急著衝進電話亭打電話,焦黑的可不止是水泥地。

  第十四次楊把炸彈放在立法院青島東路變電箱旁,當時的情況是「爆炸威力驚人,鐵片四射」。楊最後一次在教育部外的紅磚道安置炸彈,造成的結果是「鐵片四射,人行道被炸破一個洞」。

  筆者僅羅列數次楊儒門較「精采」的「活動」,網路上甚至有人把他十七次的行徑都整理成表格。幫楊儒門聲援,用盡言辭合理化楊儒門行徑的人,為楊儒門繫上良心犯勳章的人,都欠自己的良心一個道歉。

白米炸彈客十七次炸彈放置一覽表:

http://youth.ngo.org.tw/Youth-comment/Youth-comment-20041229-2.htm

                         

其他索引

第一次炸彈的新聞連結: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alisa20031113115628

第六次炸彈的新聞連結:

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tzeng20040202190229

第十四次炸彈的新聞連結:

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suncomedy20040626232021

第十七次炸彈的新聞連結:

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tzeng20041113120555

星期日, 7月 01, 2007

馬英九是台灣人的證據!

中國時報 A15/時論廣場 2007/07/02

《熱門話題》馬英九是什麼人?

  李前總統29日拋出「台灣人做總統」的議題,馬英九稱自己是台灣人,應該夠格選總統,李登輝回應以「可以啊!提出證據啊!證明自己是台灣人。」這個議題可以從幾個觀點切入。

  第一,李登輝所提的台灣人,應該是指國家認同為「我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這種類型,比起蔣經國的「我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多了訴求台灣國家正常化的意義,多了些名嘴黃創夏最近盛讚馬英九的用語:「斷臍」的味道。

  可想而知,馬英九的「我是台灣人」,後面一定還跟了一句「我也是中國人」,不然他就不是馬英九,而是民進黨。但問題是,如果馬英九在公開場合也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一個中國人怎麼選台灣總統?一個中國人怎麼有義務把台灣送進聯合國?中國人當然要效忠中國,讓中國超英趕美,成為世界獨強。這是馬英九碰不得的,所以馬英九當然是用洪亮的嗓音說:「我是台灣人」,而用氣聲說:「我是中國人」,藉此,才不會使尷尬的國家認同的問題成為票房毒藥。所以吳育昇在中國說馬英九要選「台灣領導人」對馬英九殺傷力超大,我身邊一些不喜歡民進黨的友人聞此言,沒有人想出門投票,有相當比例的選民對民進黨感到討厭而失望,但對中國是厭惡而噁心,吳育昇之舉,根本不用他人抹紅,自己就把馬英九營造成紅通通。

  第二,如果我是馬英九,我怎麼回應李前總統,很簡單,我就調出當年的新聞錄影。1998年台北市長選舉前夕,李登輝為了馬英九的選情,犧牲色相,扮成原住民頭目、圓桌武士等造型,高舉馬英九的手問說「汝何人也?」,馬英九笑容燦爛的回答:「我是新台灣人」,以此擊敗聲勢頗高尋求連任的陳水扁(陳該次獲得688072票,這回郝龍斌有地利、形象之優勢也不過拿下692085票,可見馬英九當年遇到多強的勁敵,而李登輝臨門一腳,強化馬英九的台灣印記,可說居功厥偉)

  第三,如果我是馬英九,我還可以調出1994年的新聞錄影,消遣一下李前總統,因為當時省長選舉前夕,李前總統挺宋楚瑜時挺的更用力,問都不用問,直接在舞臺上痛斥民進黨,為宋楚瑜的「血統」辯白說:「這個不是台灣人這個是什麼人,這個就是台灣人啦!」當年宋楚瑜以「狂勝」收場,陳定南只贏了宜蘭縣,是以報紙標題用「一「縣」生機」為陳的選舉結果作結。

  國家認同可以對縣市長的選情產生強大的影響力,遑論總統大選,馬英九應先清楚自我定位是什麼人,到底要競選什麼職務,如此選戰即可打的四平八穩,不會左支右絀。

            新台灣人文教基金會第三屆大專河洛話辯論賽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