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採訪

星期日, 4月 17, 2011

A片導演施明德!



  新加坡國立腦神經醫學院院長李瑋玲醫師是獅城前總理李光耀的女兒,未婚的李瑋玲五十六歲,曾表示自己性格獨立,無法像母親那樣圍繞著丈夫而活,即使如此,李光耀對於她不婚,也僅僅表示「我沒有辦法」。至於有人問李光耀新加坡有朝能否接受同性戀國會議員,李回應︰「在我看來,只要她能履行議員的職責,照顧好選區居民,發表合乎情理的演講,作出應有的貢獻,她的私生活屬於她個人,就是這樣。」


  施明德,你的提問,李光耀已經給了答案,就是這樣!


  施明德是一個霸氣十足的人,美麗島事件時,封為戰神;紅衫軍倒扁時,任總指揮,自許曼德拉,但同為戰友的簡錫堦譏為「拉的慢」,後來帳目不清,東倒西歪;這次總統大選選前,施發起「我心未死」運動,連GOOGLE上都有打廣告,可是未捲起浪潮,讓施失望,於是,他把自己當成一個A片導演,只要他厲聲的對象沒有照他的命令擺姿勢,他就會發脾氣。他的作為我身邊的父執輩紛紛看不下去,斥之「施闊嘴」,聞之,我告訴這些長輩,要罵就罵施明德,別牽拖他父親(他父親真的叫施闊嘴)。


  蔡英文感情低調,不像某位名女人以前加入民進黨時配偶欄張狂的寫著「族繁不及備載」,不像某位名女人的作為讓李昂怒寫「北港香爐人人插」。


  施明德莫名其妙地要蔡英文公布性向,其實施擺明就是欺負蔡單身,即使蔡承認自己是異性戀,施明德也會以「妳騙人」來糟蹋之。施之所以過去是名人其實出自時勢造英雄,本是個沙豬,關了幾十年講的話愈來愈沒人敢聽。


  如果蔡要刻意發表同性戀政策爭取選票反而顯得矯揉,施變態的羞辱蔡,反而讓較無發言機會的同性戀者冷眼觀察蔡英文的反應,若蔡反應得宜,其實反而拓展了本來無從爭取的選票。


  施對女性未曾疼惜,女性只是他的工具,滿足他的各種感官需求。前妻陳麗珠出版的《台灣查某人的純情曲》收錄施明德寫給陳麗珠的手稿信件42封,陳麗珠自述:「NORI(施明德)有很多心思總是擺放在性上,19746月施明德在醫院檢查時,陳一進病房,施就立刻拉她進廁所,要她脫掉衣服跟他在馬桶上做愛。」1974/12月施信中對陳表示「妳最好買避孕藥來吃,才不必常打胎。」


  但「歹歹馬,也有一步踢」,施明德絕非一無是處,至少,他仍然堅持只要中國飛彈一天對準台灣,他就不到、也不過境中國。這點可以當作照妖鏡檢視很多口沫橫飛的朝臣及其爪牙。

星期日, 4月 10, 2011

日本「赤十字」V.S.陳長文的「紅十字」



  回顧歷史,看看日本的紅十字會(赤十字社)對台灣做了哪些建設,再看看台灣的紅十字會的所作所為,日人的努力如今「見效」,台灣紅十字會則是「見笑」。


  赤十字社於18991126日正式在台北市設台灣支部(分會)。支部長由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兼任,支部副長是醫學校校長山口秀高。日本赤十字社台灣支部為了長期在台灣經營公益事業,與台灣總督府合作興建醫院,由日本赤十字社負責興建醫院,台灣總督府辦理營運。


  1905年「日本赤十字社臺灣支部醫院」由當時總督府醫學校校長高木友枝兼任院長、堀內次雄任副院長,赤十字病院成為醫學校教學醫院。


  19363月,赤十字醫院建築物由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收購,赤十字醫院由東門町遷移至泉町(今臺北市鄭州路上之中興醫院)。赤十字病院原址為今臺灣大學新醫院區。


  台灣今日醫療有此水準,日本赤十字社功不可沒,但今天日本有難,台灣的紅十字會如何「作為」?


  早在日人有難之前,媒體人范立達都曾高度懷疑其中運作而為文《紅十字會檔案,一度淪喪的公益團體》,范文提及「以前,我們購買紅十字會郵票的款項,以及民間人士慷慨解囊捐助紅十字會的經費,竟然有絕大部分被會裡的幹部挪用、中飽私囊。」在范立達的報導下,紅十字總會秘書長陳長文感受到壓力,卻也不過發表了「承認紅十字會各分會、支會的經費運用情形,可能確有不當之處」了事,鋒頭一過,紅十字會似乎又變成社會捐款的頭號選項。


  先前王偉忠處理一雙中田英壽的義賣球鞋不當,被網友罵「幹鞋哥」而頻為自己抱屈,沒錯,場子正是紅十字會的。那場名為「相信希望Fight & Smile賑災募款晚會」官方網站上清楚寫著:「將台灣民眾的愛心,透過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零時差地轉達到日本災民手中送到日本」。「零時差」這三個字,似乎是自取其辱般的相映陳長文近日辯駁的「紅十字會如果只是把募來的錢「順手」捐出,實在沒有存在必要。」


  陳長文先生,百姓相信你們「零時差」的會捐款給日本,所以選擇你們這個平台,今天你竟然把「零時差」扭曲成「順手」,然後貶低「順手」之意,合理化你們的「過一手」。


  王偉忠、陳長文,掌握龐大資源卻接續「天災」哀章,譜「人禍」怨曲,簡直罪無可逭。我想這次部落客酥餅以及妙子等人緊盯紅十字會,出招「呼籲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立刻把錢全數交給日本紅十字會!」真是打蛇打七寸,但我認為追回善款只是次要目標,讓整個台灣社會對紅十字會高度警戒才是部落客努力的終極目的。

星期三, 2月 16, 2011

楊志良該告的八個人





  這是很殘酷,很嚴肅的命題,但我不是故意把標題下的像「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而是罵人「理盲又濫情」的楊前署長,真的去告了八個人,原因根據楊某說法是「質疑疫苗不安全,導致民眾不敢打疫苗而喪命」,如果楊某標準不分藍綠,那以下八人也請一併提告。

  一告李慶華,李慶華曾公開表示「在全體助理的反對下,他也沒有接種疫苗」,李慶華是六萬票當選的立委,公開表示他的助理反對他打疫苗,所以他不打,對他的選民有沒有示範作用?他的選民會不會認為,連審議苗的人都不敢打,那我怎麼敢打?既然李質疑疫苗,為何楊又不提告?(本人雖不喜歡李慶華,但也誓死捍衛他不打疫苗以及說出來的權利,僅為凸顯楊的荒謬而為文)
  再告楊瓊瓔、林鴻池以及徐少萍,此三者亦為立委,前二為七萬票選上,徐少萍夫婿曾任八年基隆市長,影響層面廣大,發言內容雨港鄉親動見觀瞻,三人曾召開記者會,林鴻池也將相關內容放在個人部落格,記者會上林表示「探討新流感疫苗的安全性,希望為國人健康把關,將目前對新流感疫苗的疑慮解釋清楚」,他們三位的提問,不就是大話新聞的質疑?如果大話引起緩打潮,那三位立委的發言難道不會引發緩打潮?螢光幕離我們是攝影棚到家裡的遙遠距離,立委每天婚喪喜慶,選民對他們的舉止更加信任,試問您選區的立委對疫苗質疑,你還敢打嗎?

  三告邱毅、李鴻鈞、江玲君,此三者被記者訪問同一天見諸聯合報的內容,邱毅表示「我的小孩接種新流感疫苗後,出現四肢無力、惡心等類似『暈針』症狀兩周」,也表示,「我對政府的疫苗怎麼可能有信心?」李鴻鈞表示他「有許多朋友都不敢打國內疫苗」,他自己「也是其中一個。」江玲君則說台中市七歲小弟弟的父(醫師劉錦成)母出面控訴衛生署,讓她也「對疫苗的安全起疑慮。」

  如果說發言內容讓人不敢打疫苗就要提告,楊志良最該告的就是他本人,因為楊曾在正式場合說「有人一打疫苗可能就往生」,請問百姓聽到衛生署長如是說,會不會引發緩打潮?

  郭台銘相挺楊志良的公事包,並表示政論節目聽聽就好,信然,郭董之言我們也是聽聽就好,郭董雖眼光精準,難免有看走眼的時候,即使精明如巴菲特,也有看走眼押寶郭董敵人比亞迪(之後股價大跌)的時候。

星期二, 2月 15, 2011

衛生署長的當務之急



  曾順口胡謅「奇美小護士」的媒體人陳文茜,近來大作「重症無醫師」倒是談到台灣醫療問題的核心。楊志良領軍下,重點根本不管,當初連國光或諾華疫苗都不讓民眾知道,用「打就對了」的態度,引起民怨,一有副作用,一概撇清。楊樂於和部分質疑他的媒體人對戰,然後靠著郭台銘捧場用五百萬買一個不知所謂的公事包,看似風光的下台,在任期間,對台灣醫療環境無甚助益。

  新任署長出身醫師,醫界多寄予厚望,吾人建言三點

  第一,廣納醫療人才。但台灣醫學院畢業以外者,一律得考醫師學歷甄試考試,及格者才得以考台灣醫師國考,如此,去波蘭讀醫不見得就有方便門誘因。然後台灣醫學院畢業以外者,一律只能投入台灣即將斷層的科別(譬如去年招收的住院醫師為過去三年一半以下的科別)。

  第二,製造本國醫師投入「人才斷層科」的誘因。誠如陳文茜所言「今日健保下場,縫心臟血管的工錢和7-ELEVEn工讀生的工錢相當」,信然,誰還要學逢心臟血管的技術?小七的工讀生算錯錢可以口頭道歉了事,逢血管逢不好搞不好要「內籬也過年」,國家應該要保障高風險科別醫師的薪水(譬如R1的婦產科用二十萬去招,人數鐵定翻倍),以及國家提供律師保護醫師,讓「非醫療疏失」的糾紛,不至於讓醫師處於莫名恐懼(抬棺,堵人,無聲電話)中,以遂日後行醫。

  第三,應該從制度面嚴格落實轉診制,讓民眾非得持基層院所的轉診單才得以赴醫學中心就診。只有制度能改變民眾就醫習慣,掛號費的門檻根本沒有絲毫作用。一個民眾去醫學中心看感冒,耗掉醫、藥、護、檢以及行政人員(掛號櫃台,病歷室,甚至停車場)就相對排擠了重症病患迫切需要的醫療資源。過去一味討好,間接促成部分沒水準的人用「老子有錢逛醫院」的心態搞爛醫病關係,動不動還會指揮醫師開不需開立的斷層掃描或核磁共振(只因為他新聞聽過這個名詞,開口就是「有事你負責」。

  邱署長若高瞻遠矚,擘劃未來,三十年後的台灣醫療,才有今日奠下的老本可以吃。


星期日, 2月 13, 2011

從中時時論廣場看楊志良提告

  長期觀察楊志良言行,深知楊志良對於自由跟三立沒有好感(甚至說經常妖魔化此二媒體),既然如此,要還原楊前署長當時領軍對抗HIN1時,整個社會氛圍為何,如果從前年十二月間中國時報的民意論壇一篇篇還原拼湊,似乎楊某較能服氣。

  台南的大學生蘇冠人曾投書《拒絕用生命跟疫苗對賭》,文中批評「現在會有那麼多的質疑聲浪來自於官員或者醫療人員本身根本就不願意施打國光疫苗,而人民卻得成為這樣的白老鼠,拿著自己的生命去跟疫苗的機率論打賭。」官員指的是誰呢,是李慶華和吳敦義的老婆

  北縣助教邱淑媛也投書《加強疫苗接種的風險溝通》,針對疫苗緩打風波批評楊志良領軍的團隊「事前未善盡風險溝通的責任,沒有將疫苗也有風險一事在適當的時機以適當的口氣告知民眾,導致目前社會對疫苗 的期望是絕對不可能存在的零風險。期盼政府加強與民眾的風險溝通,傳達疫苗風險的訊息,才能止息紛爭目前沒有良好的通報機制導致資訊不透明,這也是絕對必要改進的。」是的,謝炎堯教授一直提醒美國擁有VAERSVaccine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疫苗不良反應事件通報系統),楊前署長可有對等成績單?

  台中市的營養師蔡木章,投書《疫苗問題 官員鴕鳥心態》,為文「除國人對國光疫苗品質仍存高度疑慮及信心不足外;對於「疑似不良」的案例,疾管局高官在未經完整的科學論證下,即一律以「與疫苗無關」搪塞,這種行徑及缺乏勇於任事的「鴕鳥心態」,恐怕才是主因。」

  台南市筆名神農的評論家,也投書《楊署長息怒》,為文「一千五百萬劑新流感疫苗,耗資數十億元,這些可不是楊署長自掏腰包,而是民脂民膏。所以別說媒體人,就是平民百姓也有權去質疑疫苗的安全性,甚至整個採購過程,非關政治,無涉藍綠。」

  台中市筆名班嘉明的醫師沈政男也投書《催打疫苗 淪為賣膏藥?》批評「衛生防疫單位宣布於全民開打當日舉辦「疫苗施打競賽」、「打疫苗送小禮物」等活動。疫苗施打畢竟是醫療行為,切勿讓這些活動淪為招攬吆喝,折損專業形象。」

  明明許多媒體,各行各業都有人質疑楊志良的防疫政策,楊志良專挑大話八人控訴,這就是用民粹的手段報私仇,而且夠種就用本名告,憑什麼用衛生署的名義告,難不成以後還要由邱文達醫師代替他出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