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順口胡謅「奇美小護士」的媒體人陳文茜,近來大作「重症無醫師」倒是談到台灣醫療問題的核心。楊志良領軍下,重點根本不管,當初連國光或諾華疫苗都不讓民眾知道,用「打就對了」的態度,引起民怨,一有副作用,一概撇清。楊樂於和部分質疑他的媒體人對戰,然後靠著郭台銘捧場用五百萬買一個不知所謂的公事包,看似風光的下台,在任期間,對台灣醫療環境無甚助益。
新任署長出身醫師,醫界多寄予厚望,吾人建言三點
第一,廣納醫療人才。但台灣醫學院畢業以外者,一律得考醫師學歷甄試考試,及格者才得以考台灣醫師國考,如此,去波蘭讀醫不見得就有方便門誘因。然後台灣醫學院畢業以外者,一律只能投入台灣即將斷層的科別(譬如去年招收的住院醫師為過去三年一半以下的科別)。
第二,製造本國醫師投入「人才斷層科」的誘因。誠如陳文茜所言「今日健保下場,縫心臟血管的工錢和7-ELEVEn工讀生的工錢相當」,信然,誰還要學逢心臟血管的技術?小七的工讀生算錯錢可以口頭道歉了事,逢血管逢不好搞不好要「內籬也過年」,國家應該要保障高風險科別醫師的薪水(譬如R1的婦產科用二十萬去招,人數鐵定翻倍),以及國家提供律師保護醫師,讓「非醫療疏失」的糾紛,不至於讓醫師處於莫名恐懼(抬棺,堵人,無聲電話)中,以遂日後行醫。
第三,應該從制度面嚴格落實轉診制,讓民眾非得持基層院所的轉診單才得以赴醫學中心就診。只有制度能改變民眾就醫習慣,掛號費的門檻根本沒有絲毫作用。一個民眾去醫學中心看感冒,耗掉醫、藥、護、檢以及行政人員(掛號櫃台,病歷室,甚至停車場)就相對排擠了重症病患迫切需要的醫療資源。過去一味討好,間接促成部分沒水準的人用「老子有錢逛醫院」的心態搞爛醫病關係,動不動還會指揮醫師開不需開立的斷層掃描或核磁共振(只因為他新聞聽過這個名詞,開口就是「有事你負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