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採訪

星期六, 7月 12, 2014

知名財經部落客綠角的聽演講心得




星期五, 6月 20, 2014

楊斯棓醫師的演講,劉易鑫醫師的心得,Wu, Ta-Yu醫師的攝影作品

  


  在彰基聽楊醫師的演講是第二次(上一次是中港澄清),跟很多粉絲比起來是差了點,不過也已經聽出許多差異,對於見證楊醫師在反核演講中的進化略可窺見一斑。

  無庸置疑,這一場跟上次那一場一樣是段感動人心的演說!流暢的國、臺語還有千錘百鍊的臺風這些依然「只是」最基本的優點,又能親臨上次那個聽過就念念不忘的楊醫師風格實在是令人雀躍的時刻。


  


  開場沒有多久,楊醫師就以九大主題的綱要破題,比起上一次聽演講專注於「反核」一事,還獨立出「節能」、「公民思辨」、「謹慎閱讀」……等諸多新的主題,層次明顯多了變化



  
  這一次演講在開頭就針對「節能」上著墨,結合自身的實驗、居家經驗還有專家背書提升可信度,讓聽眾了解透過節能的效果遠勝於加蓋核電廠。而且這回的投影片大量刪減了來自新聞等較不具公信力的資料、也少了很多針對他人說法做反駁的內容,從「反對」昇華到「提出具體建議」的新境界


  

  另外一個從「反核」中被精選出來的議題「思辨」也成功變成了演講的亮點,實事求是地拿出原始論文,引導觀眾瞭解要審慎地面對媒體陳述的資料與方向。雖然我們不一定可以針對每個議題甚至每則報導做如此深入的分析,但對於資料公信力的要求標準必然大幅地提高,也能體會楊醫師一再強調讀書的重要性。

  很令人意外地,「反核」這個主角這次在最後才現身,刪減了很多反駁擁核方的論述,只用最簡單的方式提醒聽眾,臺灣的地理環境以及選址都不適合建造核電廠。對於擁核者的辯詞以及謾罵的拆解更是絕少提及,跟前面的數個主題串聯起來,成功地從「辯論」的層次脫離,站上更好的制高點
  
  


  整體觀之,我覺得這樣的論述,層次廣泛、跳脫正反對抗的格局、讓思辨的主角回歸聽眾,比起上一次聽演講,更帶有一種「親切的說服力」!楊醫師的過往批判自然非常有根據,對於反對派固然暢快淋漓,但對於心存懷疑或是偏向擁核方的聽眾挑戰意味稍嫌強烈。用新的方式論述,更能夠掌握「中間份子」的意向,讓更多人認同「何必有核不可」(這是楊醫師上次送的書,做個紀念XD),我相信這是要對核電議題及群眾有深入的了解與互動經驗才會做出的鋪陳。




  

  我很幸運在第一次聽演講之前就在新思惟的教室裡遇見過楊醫師,而在上一場演講我就被您對演講主題的熱誠感動!所以我想這次就用新思惟的標準(一千字+照片)來給您做份回饋聊表心意吧!我沒有很會寫(雖然我聯考作文很高分……),也很扼腕之前無緣聽您有分享如何寫社評文章的那些場次。非常感謝您除了精采的演講,還給觀眾與您一起進步的機會,能在我積極接觸世界的階段遇見您這樣有行動力又有分享熱誠的母校學長,是我的榮幸

星期四, 6月 05, 2014

如何辦好一場演講(圖文版,以第兩百零六場《環島演講、公民思辨》,台中教育大學場為例)

  十點的演講,我提早了約一個小時到了現場,第一件事是評估動線,第二件事就是架自己的攝影機(除了幾場因為電池沒充飽或者忘了帶電池,大多數場次我都有自己存檔)。




  照片中間那一大堆書,是第一名小組的禮物,每個小組有六位聽眾,所以我們準備禮物的過程要注意書必須是六的倍數,不能讓大家吵架。



  這和個人信仰無關。我陳列了兩個蓮花神明燈座,一個用傳統鎢絲神明燈,一個用LED神明燈。




  先告訴聽眾,今天有三疊禮物(快九十本書),採贏者全拿的遊戲規則,將有三隊獲勝。



  準備正式開始了。



  我請聽眾林小胖老師用紅外線測溫槍實際測量傳統鎢絲神明燈和LED神明燈的溫差有多少,用實例告訴聽眾,我們浪費了多少能源!  


  演講過程就是:解說、提問、搶答、解答。不斷循環。

  解說過程中,演講內容要:有效(聽完對未來有幫助)、有趣(聽眾聽得下去、笑得出來)、有創意(自己開發內容,而非複製其他講者)。

  有趣嗎?看看聽眾的臉!



  拋出問題,各小組自然會熱烈討論。



  討論完就是搶答囉!  



  陳醫師一夫當關,萬夫莫敵。



  百餘位聽眾一起面對當天最難的題目,讀這篇期刊《Abundance and diversity of aquatic macroinvertebrate communities in lakes exposed to Chernobyl-derived ionising radiation》的摘要跟結論,以回答問題。



  最後,我收到超過一百張回饋單,回饋單我請大家寫最有印象的一張投影片以及心得。

  林姓聽眾表示:聽到講師要帶活動,本來以為活動不會成功了。

  



  另一位林姓聽眾說自己是:從擁核到鬆動。



最後,附上資深聽眾張小姐的意見。
  



  想感受一下這種演講,六月十五號在彰化,你還有最後一次機會(報名)。(兩百二十二場演講接滿了,《環島演講、公民思辨》巡迴演講我不接場次了)

  我拜託張小姐多寫一點,她也真的寫了。

Nina Chang 貼文

  

星期四, 5月 29, 2014

將核廢料埋進地心是理想的處理方法嗎?《新科學家》


(from:http://th08.deviantart.net/fs50/PRE/f/2009/318/c/6/Nuclear_waste_by_tinling.jpg)

  《新科學家》(New Scientist)週刊創立於1956年,號稱全世界銷售最佳的科學週刊,內容包羅萬象,七個編輯分佈世界各地。該週刊有個專欄名為「最後一句話」,由Mick O'Hare 負責編輯。

  這個專欄內容的問與答由讀者提供。(當然,編輯要把關好品質)

  來自美國的Alec Pappas曾提問:「將核廢料打包起來,封進混凝土裡,然後埋到地殼的隱沒帶(subduction zone)下方,讓地球將之熔掉,這會是有效的核廢料處理方式嗎?為什麼?」

  英國County of Chester(英國英格蘭西北部的郡)的Sam Little這麼回答:

  
  「埋入隱沒帶在理論上確實很完美,但實際操作卻問題重重,隱沒帶的性質很不穩定且

難以預期,而且覆蓋於隱沒海洋地殼上方的沉積物往往會被甩到旁邊(而非帶入地函),

形成所謂的增積岩體(accretionary prism),這種現象意味著,以後核廢料可能又會被擠回

到海床上。如果能再鑽的深一點,把核廢料置入地殼的玄武岩內,問題可能就解決了,但是

在隱沒帶那樣的深度根本不可能繼續鑽孔

  

  相關法規補充:一九八三年制定的「倫敦廢棄物投棄公約」,不允許將放射性廢料放置

在海中,後來在一九九三年更進一步修正條文,把低放射性的廢料也納入規定。

星期五, 5月 23, 2014

回顧與檢討TEDXTaipei十五分鐘演講,誰錯誤百出?誰講話沒根據?(第十一點回應與補充)

  11th回應擁核團體《謠言製造機》對我TEDXTaipei十五分鐘的質疑

  撰文者指責我:「您演講中關於核能的資訊大多數都是錯誤或是過時」,撰文者提及「18:45台灣未來有沒有可能發生海嘯」。

  我不知道這段指控,是錯誤還是過時。

  關於海嘯,我可沒栽贓台電過。

  我主要是要凸顯立委通過核四第四度追加預算的理由,經典三位代表分別是「我反核,票是別人幫我投的」by黃昭順、「台灣不可能有海嘯」by盧嘉辰。九十分鐘的演講我會補上盧秀燕的「不回應」之說。

  而通過核四預算一百零二億,卻一度選擇「不回應」的盧秀燕,過了三個月,卻嚷嚷核四應該要拆掉。

  國民黨立委盧秀燕14日在財政委員會指出,核四廠核島區中有八百四十四項是台電自行變更設計,未經原來設計的美國奇異公司同意,「民房若要變更也須登記,核四廠卻自行變更」,顯示核四核島區應該視同一個大違建,「有違建就應該要拆掉」。(20130315,中央日報,
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12&docid=102239652

  台電的眼中當然有海嘯的可能性,所以台電蓋了防海嘯牆,還加高防海嘯牆高度。

  去年原能會報告還說不用建,現在不但改口要跟進,原先規劃的高度還要再加高,像是核一廠就要興建17公尺,將近6層樓高的「海嘯牆」,目前粗估,核一、核二、核三廠分別還要再花10億,核四公投過關的話,海嘯牆還要再追加34億預算,加起來超過60億。(20130401TVBS)

  九十分鐘的演講我會說,連台電都知道要蓋防海嘯牆、增高防海嘯牆的高度,但是擁核立委本應負起監督台電之責,連台電做了什麼都不知道,通過預算理由之瞎,竟說「台灣不可能有海嘯」,這段重點是凸顯立委的荒謬。

  如果我寫太多,你看累了,那我們看看NPOst的記者看完我們兩造說法後,她怎麼看?


  NPOst的記者:「但回顧楊醫師的講稿前後文,提及海嘯係為回應盧嘉辰立委基於錯誤事實擁核,而非討論核四是否能承受海嘯侵襲。➝這部分,筆者認為將之列為錯誤之一,較失允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