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採訪

星期二, 5月 29, 2012

馬英九的武器,蔣為文的荊棘---羅馬字



  多年前電視那頭傳來一則新聞:「台東有一位目不識丁的老嫗,過身時,留下千餘首以羅馬字寫下的台語詩作品」,我開始思考,什麼是「丁」?什麼是「羅馬字」?

  近年較激烈的羅馬字論戰始於時任教育部長的杜正勝於二零零六年決議,從現行的通用拼音、教會羅馬字與台語羅馬字等三大系統,採用符合國際化與語言學觀點的「台語羅馬字」系統,一時間,火花四濺,不但趙麗雲等國民黨立委全力反對,支持其他拼音系統的學者也罵聲四起。

  之後的零星戰爭是蔣為文踢館陳芳明與黃春明,陳芳明跟黃春明長年以發表勾勒台灣血脈的文學作品著稱,但因為對台語文字的無知而生敵意,屢屢發表出傷害台語文字議題的語言,故蔣為文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2004年的1013日下午,時任北市長的馬英九人在國泰金融大樓七樓演講廳,主持人是微軟總經理邱麗孟,馬發表關於「正體字」的演講,卻意外流洩出他對羅馬字的不友善,他提到「目前在臺北市小學的鄉土語言教學,原則都不教羅馬字拼音,以免與英語音標混淆」,混淆?那放眼歐洲,小孩學三到五種語言怎麼都不會混淆?

  2008417日,馬拜會陳芳明聊到羅馬字,馬表示,兩人談到本土化、轉型正義、本土文學、大學評鑑等議題,與陳對談如聞空谷足音,很多看法不謀而合,例如陳認為只用中文寫、河洛話念,就是台語文學,不一定刻意要用羅馬字、音來拼。陳芳明的散文、政論確實曾是一絕。但對台語了解淺薄。試問,我們現在講的台語很多是已經內化的外來語,如倒車的台灣話,那是來自日文(但是這個詞彙又是由英文傳進日本),請問你要寫成「巴庫」嗎?連戰的祖父連橫都曾寫下「夫所謂(台語)有音無字者,或為轉接語,或為外來語,不過百分之一、二耳。以百分之一、二,而謂臺灣語有音無字,何其慎耶』?」,當然隨著時代變化,連橫口中的「台灣語」吸收更多外來語,或許已高達百分之五或十,這些外來語,跟當年過於艱澀難辨的漢字,這部分就需要羅馬字來扮演好補強漢字不足的角色。我這種立論稱為漢羅派(以漢字、羅馬字來書寫台語),而蔣為文老師是屬於全羅派。

  由馬的舉動,我會判斷,馬英九並不希望太多人懂「羅馬字可以書寫台語」這回事。但是他自己呢?卻不老實的不斷延伸觸角。

  20087Cheers雜誌報導國內延燒一股筆記熱,大談筆記的名人包括九把刀、李欣頻、馬英九,早先就出書談筆記的日本人有熊谷正壽、米山公啟,馬英九在該雜誌的訪談內容,詭譎到一種極限,因為標題就是「11年台語筆記,寫下誠懇與責任」,看到這裡,看官應該要好奇,那馬英九的台語筆記,究竟是用漢字寫成,還是用其他語言寫成,如果漢字不會唸,馬英九怎麼註記?是亂抓其他漢字來湊成同音交差,還是用注音亂拼,還是

  馬英九用「mang a tin lan pha」來註記「蚊子叮卵葩」,用「po」來註記「扶」,用「ki hioh」來註記「枝葉」,用「thoan」來註記「湠」,馬英九明明用羅馬字來學習台語,應該深知這樣好學,卻又表示「不一定刻意要用羅馬字、音來拼」。




  利用羅馬字快速學習台語的馬英九,卻用種種理由替「羅馬字」羅織罪名。

  每當相關新聞見報,我總是不忍心看到蔣老師又被鞭笞到哪種皮開肉綻的程度,因為主流媒體從業者只識華語,本來就對台語的學習工具羅馬字陌生,對於陌生的東西,人類基本上就是會先排斥,這是一種防禦,也是一種掩飾自己不曉這麼學門的態度,就像開頭筆者提及稱人家目不識丁卻又說人家留下千餘首作品的媒體人。

3 則留言:

Ungian 提到...

是花蓮,m̄是台東

楊斯棓醫師的咀嚼肌 提到...

很謝謝您的指教,這則新聞我查詢不到,僅存殘憶,請教還有相關資料否。

楊斯棓醫師的咀嚼肌 提到...

http://blog.udn.com/asdiop
這個部落格的版主對我有意見
我表達幾點如下
第一
請問你知道陳芳明的所有著作嗎
如果你沒有遺漏的深知他每一本著作
你就不會驚訝於我那個令你困擾的名詞

第二
不用跟我扯你也是台灣派怎樣
顏擇雅跟張大春也可以當朋友
你要批評我的文章批得一文不值
你也至少等量齊觀一點
隨便講
這幾年我登報隨便也五百篇
等你自己的文章被各大報登過五十篇以上(算了,五篇好了,看看你自己網誌裡面那些貧脊的內容)
再請你批評指教
我認為你還不夠格對我提出批評
如果你有力氣批評我
建議你去批馬
如果有幸登報
還能賺稿費
你批我純粹是情緒宣洩
沒賺湯沒賺粒
無聊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