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婦、兒、急五大皆空,漸漸的將只剩高齡醫師獨撐,醫療斷層已是現在進行式。陳文茜去年為文「重症無醫師」亦為此下一註腳。連陳這種法律系的媒體人也知道「(若)接生的好,健保付(醫師)五千元;出了差錯,官司一告賠償一千萬。」
衛生署日前表示年底將檢討大幅限縮各專科住院醫師招收人數,以遏止各科人力失衡情況繼續惡化。醫事處長說要對畢業的醫師:「課以社會責任。」殊不知,方法用錯,斷層依然斷層,醫學生寧可去炸雞排、搖珍奶也不願意走五大科,因為給付少、風險高。
醫師最痛恨的就是:人力不足、醫糾頻傳、暴力事件。人力不足的科別,青黃不接,值班數屢屢增加,工時長如不盡的黑夜,非醫師者,實難體會。醫糾頻傳,國家並沒有好的(保險、法律)制度保護正當行醫者,試問醫師遇上一件醫糾,他還有多少餘力去開其他的刀?再者,給付不合理,也讓畢業生自動跳過部分科別。
雖說「做一途,怨一途」,但任一行業,總有那些特別辛苦,錢少風險高的差事,如果台中客運的司機,從台中車站開到亞洲大學,領兩千;但從台中開到台北,只領一千,試問誰主動想跑台北線?如果往台北、北港、台西的司機闕如,猶如現在的五科醫師荒,公司應該調高這些路線的給付,譬如一趟變成五千,然後因為長途駕駛容易疲勞,增加交通意外的風險,所以公司得再替這些司機買更高額保險,萬一如何,司機隔日得以繼續安心上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